寫在《偽婚男女》彰化員林演出前:
大學的時候修導演課,梁志民老師告訴我們在做一齣戲之前要先問問自己:為什麼在這個時間點、這個時代做這個戲呢?
這是我後來當演員也一直不斷在問自己的問題,為什麼這個社會需要這些角色?我演這些角色在試圖傳達什麼訊息給觀眾?角色在現在這個我所屬的世界存在的意義是什麼?
搞清楚這些事情之後,我才會開始做角色功課。
今天排練完《偽婚男女》,致凱導演和演員們說:也許在20年30年後的人再看到這個戲,就像我們現在看到黑人以前在美國被不平等的對待的戲一樣,覺得不可思議。
觀眾的觀點會隨著時間改變,其實每一齣戲都有在現今社會重演的價值和意義。戲永遠都是活的,角色就活在時間裡,演員就像農夫,種了什麼角色在觀眾心裡,需要時間去栽著,可能多年後才會知道長出來的是花是樹還是草。
戲劇用比較溫柔的方式和社會溝通,但是做戲的人從來不會手軟(演員累的時候會腳軟而已)。
推薦大家這個禮拜六下午來彰化員林看這齣我們正在努力復排的戲《偽婚男女》讓我們在你們心中種下那顆還不知名的種子吧!
p.s.圖一是排完戲看到的彩虹
#偽婚男女 #故事工廠
故事工廠
11/14《偽婚男女》購票連結👇🏿
https://www.artsticket.com.tw/CKSCC2005/Product/Product00/ProductsDetailsPage.aspx?ProductId=rotyiUrPteRofmOt%2FQMWH